
在传承红色基因、弘扬党建文化的时代要求下,党建历史的展示与传播至关重要。传统的档案展示方式受限于物理空间与展示形式,难以让人们深入感受党建历史的深厚底蕴。而档案专题 VR 展厅以创新技术为依托,打破时空界限,让参观者得以走进其中,触摸党建历史的厚重与温度,为党建文化的传承与教育开辟了全新的沉浸式体验路径。
一、传统档案展示在党建历史呈现中的局限
此外,传统展示难以生动还原党建历史场景。对于重大历史事件、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等内容,单纯的图文展示无法让人们直观感受到当时的环境与氛围,难以引发情感共鸣,党建历史的厚重感和感染力未能充分展现,不利于党建文化的有效传播与传承。
二、VR 展厅:打开党建历史的 “时空之门”
参观者无需亲临实地,只需通过手机、电脑或佩戴 VR 设备,就能 “走进” 虚拟展厅,自由穿梭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与场景之中。在 VR 全景视角下,他们可以自主控制浏览方向,放大查看档案的细微之处,点击交互按钮获取详细的文字解读、音频讲解和视频资料,实现与历史的 “零距离” 接触,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党建历史不再遥远,而是变得触手可及。
三、多维展示:触摸党建历史的厚重与温度
(一)珍贵档案,诉说历史沧桑
在档案专题 VR 展厅中,“珍贵档案展区” 是触摸党建历史厚重感的核心区域。展厅通过数字化技术,将革命战争时期的入党誓词手稿、抗战时期的作战地图、建国初期的党建工作文件等珍贵档案进行高清还原展示。参观者可以近距离观察手稿上的墨迹与批注,感受先辈们在艰难环境下坚定的信仰与决心;仔细查看作战地图上的标记,了解战役的战略部署与激烈战况。每一份档案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,无声地诉说着党的发展历程中的沧桑巨变,让人们深刻体会到党建历史的厚重底蕴。
(二)场景还原,重温奋斗岁月
“历史场景复原展区” 则通过 VR 技术,重现了众多具有重大意义的党建历史场景。参观者可以 “置身” 于中共一大会场,感受十几位代表在此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庄严与神圣;走进延安窑洞,体验革命先辈在艰苦环境下开展工作、学习的场景;来到改革开放初期的车间,目睹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投身经济建设的火热画面。这些逼真的场景还原,配合音效与光影效果,让参观者仿佛穿越时空,亲身经历那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岁月,深刻感受到党建历史中蕴含的温度与力量,激发内心的情感共鸣。
(三)人物故事,传承精神血脉
“红色人物长廊” 展区聚焦于革命先辈和优秀党员的事迹。通过 VR 技术,以 3D 动画、全息投影等形式,生动展现他们的生平经历与光辉事迹。参观者可以聆听李大钊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慷慨激昂的演讲,观看焦裕禄在兰考治沙一线奔波忙碌的身影,了解黄文秀扎根脱贫攻坚一线的奉献故事。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和感人至深的故事,让党建历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,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、可感可学的榜样,激励着人们传承红色精神血脉,坚定理想信念。
四、实际应用成效:沉浸式体验的广泛影响
同时,该展厅还被纳入学校思政教育课程体系。学生们通过 VR 设备 “走进” 展厅,仿佛亲身经历了党的发展历程,学习兴趣被极大激发。老师们反馈,VR 展厅让党建历史教育变得生动有趣,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,有效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。此外,展厅面向社会公众开放,也增进了群众对党的了解和信任,营造了良好的党建文化氛围。
五、未来展望:技术赋能下的党建历史展示新征程